林德福醫師: 2024

2024年12月30日 星期一

擺脫便秘困擾

作者:林德福




什麼是便秘?


當排便變得困難或頻率減少時,就可能是便秘。包括以下情況:
  •  排泄物太硬或太小
  • 排便次數少於每週3次
  • 每次排便都需要費力


常見原因


便秘的原因很多,以下為常見的幾項:

  • 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可能導致腸道活動減緩。
  • 飲食不當:缺乏纖維或水分的飲食可能引發便秘。
  • 腸胃疾病:消化系統的疾病,例如腸道阻塞或腸躁症,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危險症狀:什麼時候該擔心?


如果有以下症狀,可能需要進一步檢查:
  • 排便時發現血跡
  • 體重不明原因下降
  • 持續發燒或虛弱無力
  • 突然出現的便秘,且與藥物或飲食無關


如何診斷方法?


  • 直腸檢查:檢查肛門及直腸內外部情況。
  • 大腸鏡檢查:利用攝影設備查看腸道內部,必要時取樣檢查。
  • 影像檢查:如 X 光、CT 或 MRI,幫助醫生找出問題所在。
  • 壓力測試:測量直腸內壓力,檢查控制排便的肌肉是否正常運作。


改善便秘的方法


  • 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例如水果、蔬菜和全穀類食品;喝足夠的水,幫助軟化排泄物。
  • 順應自然排便需求當感到有便意時,盡快上廁所,請不要忍著。
  • 調整排便姿勢排便時,稍微向前傾,用腳凳支撐雙腳,可能會更順暢。
  • 嘗試緩瀉劑,如果飲食改變效果不佳,可以考慮使用藥物來幫助排便。
  • 增加活動量,規律運動可能有助於改善腸道活動。
  • 必要時,使用灌腸劑
  • 採用生物回饋療法,幫助學會放鬆肌肉以便排便。


門診資訊


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γ-穀胺醯轉移酶(GGT)升高怎麼辦?

作者:林德福




血清 GGT 升高可能的臨床情況


  • 胰臟疾病
  • 心肌梗塞
  • 腎功能衰竭
  •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 糖尿病
  • 酗酒
  • 服用某些藥物(如 phenytoin and barbiturates 等癲癇用藥)的患者
GGT 對於肝膽疾病檢測敏感度高,但由於其特異性不高(GGT 正常不能完全排除肝膽疾病)。


單獨 GGT 升高時的處理建議


如果 GGT 升高但其他肝功能生化檢查(包括鹼性磷酸酶ALP)正常,通常不需要進行全面的肝病檢查。

建議僅在以下情況下使用 GGT 檢測來輔助診斷:

  • 確認其他酵素升高的膽源性:
    • 鹼性磷酸酶(ALP)升高的情況下,用 GGT 幫助確定是否來自肝膽問題。
  • 對酒精濫用的懷疑:
    •  當患者的天門冬胺酸轉氨酶(AST)升高,且 AST/ALT比值 > 2:1 時。


不需要的過度檢查


在 GGT 單獨升高的情況下,如果其他肝功能檢查正常,通常無需進一步進行過度的肝病篩檢,應根據患者的病史和症狀進行判斷。以避免不必要的檢查,同時減少患者的壓力和擔憂。

肚子脹氣

作者:林德福




「脹氣」可以指打嗝(噯氣)或從肛門排氣(稱為「屁」或「排氣」)。


以下是可能引起脹氣的原因:


  • 吞入空氣:通常在進食、飲水或吸菸時發生。吞下的空氣多數會以打嗝形式排出。
  • 進食特定食物:例如豆類、花椰菜、水果、小麥、馬鈴薯、玉米和麵條等。腸道中的細菌會分解這些食物的部分成分並產生氣體。
  • 難以消化某些食物:例如小麥或乳製品。
  • 消化系統問題:如感染或腸躁症(IBS)。


什麼原因會導致腹脹?


結腸內有許多彎曲部位,當空氣被困在這些彎曲處時,可能會感到抽痛或劇烈疼痛。這種疼痛通常發生在腹部中部或兩側的上部。


有氣體是正常的嗎?


是的。大多數人每天會排氣 14 到 23 次。吃飯前後打嗝也是常見現象。

肛門排出的氣體大多數沒有氣味,但其中一些含有硫化物,這對大多數人來說聞起來會有異味。


如何自行緩解脹氣和腹脹?


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 減少特定食物的攝入:記錄您的飲食,以找出哪些食物會引起脹氣。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但常見的誘因包括:
    • 牛奶及乳製品
    • 豆類
    • 一些蔬菜,如甘藍、球芽甘藍、蘆筍、(白)花椰菜、馬鈴薯和玉米
    • 一些全穀類食品,例如小麥
    • 大多數水果
    • 人工甜味劑
    • 汽水及其他碳酸飲料
    • 口香糖
  • 服用消脹氣藥物:這類藥物可以分解腸道內的氣泡,儘管效果因人而異。
  • 使用酵素製劑:幫助身體消化豆類和一些蔬菜。
  • 服用水楊酸鉍藥物:可以減輕氣體的異味。


什麼情況需要看醫生?


  • 腹瀉
  •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 腹部疼痛
  • 排便中帶血
  • 食慾不振
  • 不明原因的發燒
  • 嘔吐


需要做哪些檢查?


視個人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檢查。常見的檢查包括:

  • 糞便檢查:檢測血液、脂肪和其他異常物質。
  • 血液檢查:檢測是否難以消化麩質(存在於麵包、麵食、調味品等食品中)。
  • 呼氣測試:檢測是否難以消化乳製品或腸道細菌過度生長。
  • X 光檢查:檢測腸道是否有異常。
  • 內視鏡檢查:包括上消化道內視鏡或大腸鏡。


門診資訊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為什麼需要做大腸鏡檢查?

 作者:林德福




為什麼需要做大腸鏡檢查

  • 篩檢大腸癌:大腸鏡能檢查是否有大腸癌前期病變。
  • 檢查息肉:大腸或直腸的息肉可能會變成癌症,醫生通常可在檢查過程中移除息肉,降低大腸癌的風險。

什麼情況下建議做大腸鏡

  •  大便中有血 (包括糞便潛血呈現陽性)
  •  排便習慣改變
  •  不明原因貧血(讓人感到疲倦或虛弱)
  •  長期且無法解釋的腹痛或直腸痛
  •  其他大腸檢查結果異常
  •  有大腸癌或大腸息肉的病史

門診資訊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胰管出血(Hemosuccus Pancreaticus)

胰管出血(Hemosuccus Pancreaticus)

作者:林德福





什麼是 Hemosuccus Pancreaticus?

定義:胰導管出血,為一種罕見但可能致命的上消化道出血(UGIB)原因。

常見病因:


  • 慢性胰臟炎
  • 胰臟假性囊腫
  • 胰臟腫瘤
  • 治療性內視鏡操作(如胰石移除、胰管括約肌切開、假性囊腫引流或胰導管支架放置)


病理機制


主要機制:假性囊腫或腫瘤侵蝕血管,形成胰導管與血管的直接連接。

最常影響的血管:脾動脈假性動脈瘤。

臨床表現


特徵症狀:發生於胰臟損傷的患者,伴隨上消化道出血的情況。


診斷方法:


腹部影像檢查:

電腦斷層掃描(CT)

磁振胰膽造影(MRCP)

內視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 或手術探索可作為輔助診斷。


治療方法


急性出血控制:

腸系膜動脈造影與血管栓塞:為首選方法,可有效止血。

外科手術(適用於大出血或栓塞失敗):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出血血管的結紮

2024年9月8日 星期日

胃鏡檢查問答


作者:林德福




胃鏡檢查是診斷胃部健康的重要工具,但許多人對檢查過程感到不安或有疑問。透過以下的問答,讓林醫師說明如何進行胃鏡檢查,並解答你最關心的問題。


1. 做胃鏡檢查過程中會不會受到其他感染?


答: 林醫師在進行胃鏡檢查時,會佩戴手套,並只觸摸內視鏡,避免接觸到周圍的物品,例如電腦或診療室的其他設備。這樣的操作能有效防止病菌的交叉感染,確保病患的安全。同時,也會要求檢查的技術師也遵守同樣的規範,為病人提供更安全的醫療環境。


2. 做胃鏡會痛嗎?


答: 在插入胃鏡時,無論是無痛胃鏡還是清醒胃鏡,都盡量溫柔小心地操作,尤其是在內視鏡經過喉嚨時。會避免用力推進,以減少對喉嚨的摩擦和傷害。這樣可以讓病人在檢查後不會感到喉嚨疼痛,並確保檢查過程中的舒適度。但有些人比較容易緊張或敏感,可以考慮做無痛胃鏡。


3. 如果醫師在胃裡發現可疑的病變會怎麼做?


答: 當醫師在檢查過程中發現可疑的病兆時,會盡可能進行切片檢查,將樣本送至病理科做進一步分析,以提供更準確的診斷。


4. 如果病人有上消化道出血的問題,醫師會如何處理?


答: 醫師會盡量在胃鏡檢查的過程中一次性止住出血,以減少病人需要重複檢查的麻煩和痛苦。這樣不僅提高了檢查和治療的效率,也能讓病人不必承受額外的壓力。


5. 做胃鏡會驗幽門螺旋桿菌嗎?


答: 醫師會看內視鏡的情形,進一步看有無需要驗幽門螺旋桿菌,如有懷疑會盡可能去檢查有無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畢竟這個細菌感染會造成很多問題(潰瘍,發炎甚至胃癌)。


6. 多久該照一次胃鏡?


答: 如果是第一次胃鏡有發現比較大的胃潰瘍,會建議服用潰瘍特效藥(PPI)三個月後,再追蹤胃鏡,如果潰瘍沒有癒合,需要再進一步做切片檢查。如果有幽門桿菌感染,或腸上皮化生的情形,建議兩年追蹤一次胃鏡。



2024年9月4日 星期三

什麼是假性腹瀉?


作者:林德福




當我們提到腹瀉,很多人會聯想到常見的腸胃炎或感染,但腹瀉的原因其實有很多種,從普通的腸胃問題到更嚴重的腸道疾病,甚至可能涉及大腸腫瘤等。今天,我想介紹一個比較特殊的情況,叫做「假性腹瀉」,這是常見於老年人的一種現象,讓我們來了解它的成因和處理方式。

什麼是假性腹瀉?


假性腹瀉通常出現在老年人族群,特別是當直腸(即大腸接近肛門口的部分)有糞便阻塞時。長期便秘的病人,肛門附近會積存硬糞,這些硬糞無法順利排出,導致上方結腸的糞便也因此堆積。

當上方的糞便受到阻塞,糞水會從硬糞的周圍流出,導致看起來像是水便。在這種情況下,表面上病人似乎只是有水狀腹瀉,但實際上根本問題是因為直腸內的糞便過於堅硬、卡住而無法排出。

假性腹瀉的診斷與治療


當病人來求診,醫生可以進行一個簡單的肛門指診,直接檢查直腸內是否有硬糞便。也可以照一張腹部X光片看大腸糞便的分布情形。如果發現直腸內的糞便堆積,可以給予病人灌腸處置,甚至必要時手動移除部分糞便。當直腸內的堵塞解除,上方堆積的糞便也會順利排出,病人的假性腹瀉症狀會隨之改善。

息肉或腫瘤的影響


除了糞便阻塞,還有另一種情況也會導致類似的假性腹瀉,那就是直腸內可能有息肉或腫瘤的存在。這些異常組織會造成直腸的部分阻塞,和糞便阻塞的情形相似,當上方的糞便無法順利排出時,它也會以糞水的形式流出。

這種情況需要進一步的檢查來確定是否存在腫瘤或息肉,並採取適當的治療方式,例如進行大腸鏡檢查,以切除息肉或腫瘤。

如何預防與應對


預防假性腹瀉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特別是對於老年人群體,應該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和纖維攝取,以防止便秘的發生。此外,定期檢查腸道健康也很重要,尤其是有長期便秘或其他腸胃不適的病人,應該及早就醫,避免問題累積。

假性腹瀉雖然聽起來不常見,但它對病人的生活品質影響很大。希望大家在了解這個問題後,能夠更好地關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如果有類似症狀,請及時求診,讓醫師做出專業的診斷與處理。


門診資訊


2024年6月26日 星期三

做大腸鏡要多久?


作者:林德福




時間的變數


那麼,整個檢查需要多長時間呢?其實,這取決於多種因素。每個人的大腸形狀不同,有些人較為彎曲,有些人則較為筆直。除此之外,體型的差異也會影響檢查的難度。例如,瘦的人和肥胖的人在檢查時所需的時間可能不同。有些人肚子開過刀有腸沾黏的情形,做大腸鏡也比較花時間。

一般來說,從肛門進入到盲腸大約需要四到五分鐘,從盲腸退出到肛門口至少需要六分鐘(目前醫療指引建議至少要花六分鐘仔細觀察大腸)。因此,最少需要約十分鐘。實際情況可能會更久,因為每個人的大腸狀況不同。除非特殊情況,否則做一個大腸鏡不到六分鐘,可能要考慮醫師是否有仔細觀察清楚。


息肉的影響


檢查過程中,如果發現息肉,醫生需要花時間將其切除,並視情況止血。有些病人的息肉較多或是比較大顆的息肉,這代表需要更多時間去處理息肉。遇到這種情況,檢查可能需要達到一個小時之久。


麻醉與恢復


除了檢查本身,還有麻醉評估和檢查後的恢復觀察。麻醉後,病人需要一定時間恢復,這需要額外的時間。因此,整個過程從進入檢查室到檢查結束,可能需要超過一個小時。


總結


總結來說,大腸鏡檢查的時間因人而異。最快至少需要十分鐘,但平均來說大約需要二十到三十分鐘。加上麻醉和恢復時間,整個過程可能需要一個小時以上。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大腸鏡檢查,減少對檢查的恐懼和疑慮。

謝謝大家的閱讀,祝大家健康愉快!


2024年6月24日 星期一

大腸鏡

做大腸鏡會痛嗎?

 

作者:林德福






許多人對於做大腸鏡會不會痛這個問題非常關心。事實上,絕大多數人在做大腸鏡時並不會感到肚子疼痛,但可能會有一些脹氣的感覺。這主要是因為在檢查過程中,醫師會通過大腸鏡向腸內打入空氣或二氧化碳,這些氣體會使肚子感到脹氣。

然而,某些特定情況下,病人可能會感到疼痛。這包括:

  • 經歷過腹部手術的病人
有些人肚子曾經開過刀,例如進行過子宮切除手術或剖腹產的女性。由於這些手術可能導致腸道粘黏。因此,當大腸鏡在檢查過程中稍微用力碰觸到這些沾黏的腸子時,就會感到非常疼痛。其實,這並不是大腸鏡操作不當,而是因為腸道沾黏本身就會增加不適感。

  • 腸道結構異常的病人
一些人的腸道結構走向與一般人不同,例如有 alpha loop、reverse alpha loop 或 N loop。這些異常的腸道走向在檢查過程中會使操作變得更為困難,也會讓病人感到比較辛苦。




  • 腸道敏感的病人
有些人的腸道非常敏感,稍微打入一點點空氣就會覺得很不舒服。


解決不適的方法


無論是哪種情況,一位有經驗的胃腸科醫師應該都能順利解決上述問題。通過不同的操作手法、輔助按壓肚子或請病人變換姿勢,大部分的不適都可以得到緩解。


無痛大腸鏡:一覺醒來,檢查已完成


如果病人對於大腸鏡檢查有恐懼感,或者不想經歷上述不適,可以考慮做無痛或舒眠大腸鏡。這種方法由麻醉科醫師進行靜脈麻醉,讓病人在檢查過程中睡著。病人通常在醒來後會發現檢查已經完成了,這種體驗非常神奇,就像一覺醒來,所有的過程都已經結束。


特殊情況的考量


有些人例如洗腎病人、心臟不好的病人、年紀較大或極度肥胖者,做麻醉的風險較高,這些人則不適合進行無痛大腸鏡。

總而言之,大部分人在做大腸鏡時是不會感到疼痛的。如果因為任何原因對於大腸鏡檢查有恐懼感,可以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做舒眠大腸鏡。在醫師的評估和指導下,這將是一個舒適、安全的檢查過程。


2024年6月19日 星期三

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後,只需吹氣檢查,不需胃鏡追蹤?

 
作者:林德福




65歲的陳奶奶最近半年來一直感到上腹部隱隱作痛,時而陣痛讓她倍感困擾。她決定去看醫生,醫生為她安排了一次胃鏡檢查,結果發現她的胃角部位有一個不規則形狀的大潰瘍(上圖)。

內視鏡診斷懷疑這是惡性潰瘍,於是進行了切片檢查,病理報告顯示為胃癌,同時還發現了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




回顧陳奶奶的病史,四年前她就曾被診斷出胃潰瘍(上圖),當時也發現了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另一位醫生給她進行了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隨後安排了碳13呼氣檢查,結果顯示除菌成功。

然而,碳13呼氣檢查只能檢測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無法確定胃潰瘍是否癒合。陳奶奶以為除菌成功後就沒事了,便沒有進一步進行胃鏡追蹤。

四年後,陳奶奶再次感到上腹疼痛,來到了胃腸科門診。這次的胃鏡檢查顯示她的胃角部位再次出現潰瘍,且位置與四年前相同。這讓我們了解到,即便治療了幽門螺旋桿菌,仍需進行胃鏡檢查追蹤,以確認潰瘍是否癒合。

如果胃潰瘍未癒合,醫生通常會再次進行切片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惡性潰瘍的可能。相較之下,十二指腸潰瘍的惡性機率較低,若經過胃藥治療後症狀改善,未必需要胃鏡追蹤。

但對於胃潰瘍,醫生建議在完成3個月的質子泵抑制劑(PPI)療程後,再進行一次胃鏡檢查,以確保潰瘍已癒合。如果未癒合,就需再次進行病理切片檢查,確認潰瘍的性質。

這個故事提醒我們,胃潰瘍的治療和追蹤非常重要,尤其是與幽門螺旋桿菌相關的潰瘍。即使除菌成功,也要謹慎胃鏡追蹤,而不只是吹吹氣即可。


2024年6月16日 星期日

壺腹腺瘤是癌症嗎?


作者:林德福




 70歲的李先生是一位退休後喜歡到處旅行的長者。然而,最近他因為長期胃食道逆流和上腹悶痛而來到門診求診。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後,症狀並未改善,醫師決定為他安排一個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當天,醫師發現除了胃食道逆流和胃炎外,還在李先生的十二指腸壺腹區域發現了紅腫現象。為了確定這個紅腫是否有問題,醫師進行了切片檢查。幾天後,檢查結果出爐,病理診斷顯示為腺瘤。

聽到這個消息後,李先生和他的家人感到十分震驚。腺瘤雖然不是癌症,但具有惡化的可能性。於是,李先生決定前往北部的一家醫學中心尋求第二意見,心中充滿了疑慮和不安。

在醫學中心,專業的醫師團隊再次為李先生進行了十二指腸鏡檢查,針對壺腹的四個象限進行了切片。初次結果顯示並無腺瘤。

這讓李先生和他的家人稍稍鬆了一口氣,但醫師建議為了保險起見,三個月後再進行一次切片檢查。

三個月的等待是漫長而焦慮的。李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再次來到醫學中心。這次的切片檢查結果讓他們感到意外和擔憂:壺腹腺瘤被確認存在。

醫師建議李先生盡快進行內視鏡壺腹切除術(ampullectomy),以避免腺瘤發展成壺腹癌(adenocarcinoma)。因為一旦演變為壺腹癌,就需要進行更大規模的手術,如Whipple手術。

為了確認病情,李先生還接受了腹部的電腦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和正子攝影(PET)檢查。然而,這些影像學檢查均未能顯示壺腹腺瘤的存在。

經歷了這一連串的檢查和治療建議,李先生終於決定接受內視鏡壺腹切除術。手術順利完成後,李先生也感到安心許多。

事實上,壺腹腺瘤在早期診斷上非常困難,因為影像檢查不一定能清楚地顯示其存在。通常是在做胃鏡檢查時偶然發現的。

如果內視鏡醫師在檢查時發現壺腹乳頭區域有異常紅腫或凸起,便值得進一步做切片檢查,就像李先生的情況一樣,這樣才能意外地發現腺瘤並及早進行治療。

反覆膽管炎,卻找不到膽管結石!


作者:林德福




一位50歲的劉先生,曾經因為膽結石接受膽囊切除手術。

最近出現莫名發燒、發冷和胃寒的症狀,於是到急診就醫。抽血檢查發現肝指數異常,懷疑膽管發炎,但電腦斷層顯示膽管沒有擴大或結石的跡象。經過抗生素治療後,病人症狀消失並出院。    

一個月後,病人再次出現與上次類似的症狀。再次抽血檢查發現肝指數異常,膽管發炎的指數上升,但仍未見膽管結石。這次進行核磁共振檢查,也未發現總膽管有結石。

由於反覆的膽管炎,醫師安排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ERCP),發現原來結石是在膽囊管(cystic duct)內,進而掉到總膽管。經過相關器械取出結石後,病人的肝指數恢復正常,發燒情況也未再發生。

林醫師提醒
對於已開過膽囊手術但仍有膽管發炎的病患,需特別注意以下三件事情:

  • 膽管內存在舊有的結石或是新生成的結石。
  • 膽囊管的結石可能掉入膽管內。
  • 手術後可能導致膽管出口括約肌功能障礙 (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造成膽管發炎。


門診資訊


2024年6月15日 星期六

肝膿瘍一定會發燒嗎?


作者:林德福




一名年約60歲的男子,最近突然出現食慾變差,體重在短短幾週內減少了近10公斤。但他並沒有出現肚子疼痛或發燒等症狀。家人看著他日漸消瘦,憂心忡忡地帶他到醫院求診。

醫師在進行初步檢查後,使用超音波檢查他的腹部,意外發現他的肝臟內有一顆將近9公分的巨大腫瘤。這一發現讓家人更加焦急,醫師立即安排他住院進一步檢查和治療。電腦斷層掃描的結果顯示了這顆腫瘤的真相- 肝膿瘍。

為了迅速緩解病情,醫師決定立即進行肝膿瘍引流術,並將引流出的物質進行細菌培養,以確定感染的細菌。檢查結果顯示,這名男子的肝膿瘍中存在克雷伯氏肺炎桿菌,這種細菌對糖尿病患者尤為常見,且容易擴散至眼睛、腦部和肌肉等其他器官。

除了引流外,醫師安排他進行為期六週的抗生素治療。前兩週使用靜脈注射抗生素,隨後改為口服抗生素四週。治療過程中,醫師還特別注意檢查是否存在大腸腫瘤、膽道感染或阿米巴原蟲感染的可能性。

另外,也幫他檢查糖化血色素居然高達12%,代表過去三個月血糖控制很差,他也是第一次知道自己原來有糖尿病。

隨著治療的進行,病人的食慾逐漸恢復,體重也逐漸回升。最終,在引流順利的情況下,引流管很快就被拔除。經過這段時間的治療和恢復,這名男子終於重拾健康,再次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林醫師提醒,糖尿病的人免疫力比較差,如果發生肝膿瘍,不一定會有有發燒或腹痛等典型症狀,如同這個病人,以食慾差或體重減輕來表現,這是特別的地方。


門診資訊


2024年6月13日 星期四

意外發現澱粉酶-Amylase 高!


 作者:林德福





臨床上,常遇到病人健康檢查意外發現澱粉酶(Amylase) 高,但本身沒什麼不舒服,來胃腸科門診詢問有沒有關係。Amylase , Lipase 是胰臟分泌的一種消化酶,胰臟發炎時會上升,但如果只有澱粉酶(Amylase) 高而且沒有其他腹痛症狀,還有哪些原因呢?

1.唾液腺疾病

如腮腺炎等唾液腺疾病,常與飲酒有關,可能導致血清澱粉酶水平升高,源自唾液腺。

2.巨澱粉酶血症

在澱粉酶與其他大分子如免疫球蛋白和多醣結合形成巨澱粉酶複合物的情況下,血清澱粉酶可能升高。幾種疾病與巨澱粉酶血症有關,如乳糜瀉、HIV感染、淋巴瘤、潰瘍性結腸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

由於這些複合物的大小,腎臟排泄減少,血清檢測中的澱粉酶增加。這類患者通常具有持續升高的血清澱粉酶水平,但升高程度可能波動。對於乳糜瀉患者,遵循無麩質飲食後,巨澱粉酶血症可能會改善。

3.特發性高澱粉酶血症

概述:持續的淀粉酶升高可能是一種正常變異(Gullo 症候群),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具有家族性。Gullo 症候群患者可能同時存在一種或兩種胰腺酶的升高。

酶水平可能波動,升高超過正常上限的3倍,然後恢復正常,且無胰腺疾病的臨床或影像學的證據。


門診資訊


2024年3月10日 星期日

FIB-4: 肝纖維化指數計算

FIB-4 計算器

FIB-4 計算器


健保署2023年10月1日起,放寬給付:
HBeAg 陰性,病毒量大於20000IU/mL,ALT大於1倍,半年內兩次間隔三個月,且肝纖維化大於F2。

註: FIB-4分數小於1.45: 無纖維化;大於1.45: 輕微纖維化(F1);大於2.1: 中度肝纖維化(F2);大於3.25: 嚴重肝纖維化(F3、F4以上)。

2024年3月9日 星期六

胰臟炎的嚴重程度評估(2) : 修訂後的亞特蘭大分類 (revised Atlanta classification)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修訂後的亞特蘭大分類將急性胰腺炎分為兩大類:
一、間質的水腫性急性胰臟炎,其特徵為胰臟實質和周圍組織急性發炎,但沒有可辨認的組織壞死。
二、壞死性急性胰臟炎,其特徵為與胰臟實質壞死和/或周圍組織壞死相關的發炎。

根據嚴重程度,急性胰臟炎分為以下幾類:
1.輕度急性胰臟炎,其特徵為沒有器官功能衰竭和局部或全身併發症。
2.中度至重度急性胰臟炎,其特徵為轉型器官功能衰竭(48小時內恢復)和/或局部或全身併發症,但沒有持續的器官功能衰竭(>48小時)。
3.重度急性胰臟炎,其特徵為可能涉及一個或多個器官的持續器官功能衰竭。

註:
* 急性胰臟炎的局部併發症包括急性周圍胰臟液體堆積、胰臟假性囊腫、急性胰臟壞死和被包住的壞死。
* 器官功能衰竭定義為在三個器官系統(呼吸、心血管或腎臟)中任一個器官得分兩分以上(使用修訂後的馬歇爾評分系統)。如下工具

* 使用修訂後的分類進行的研究發現,嚴重型發生率不到5%,中度至重度型約為15%。
* 暫時性器官功能衰竭與1.4%的死亡率相關,而持續性(持續時間> 48小時)器官功能衰竭的死亡率為35%。

器官功能衰竭評估(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Respiratory Score



註: O2 (L/min): FiO2 (percent)
Room air to 21%,2 to 25%,4 to 30%,6-8 to 40%,9-10 to 50%。

Renal Score


Cardiovascular Score




胰臟炎的嚴重程度評估(1) : BISAP score

BISAP Score Calculator

BISAP Score Calculator








參考依據:
BUN >25 mg/dL (8.9 mmol/L) (1 分)
Abnormal mental status with a Glasgow coma score <15 (1 分)
Evidence of SIRS (1 分)
Patient age >60 years old (1 分)
Imaging study reveals pleural effusion (1 分)

0 to 2 分: Lower mortality (<2%)
3 to 5 分: Higher mortality (>15%)


2024年3月3日 星期日

Mayo Score 潰瘍性腸炎嚴重性評估

Calculate Mayo Score

Calculate Mayo Score


正常:0
比正常增加1-2次:1
比正常增加3-4次:2
比正常增加5次以上:3


無:0
每天排便次數中一半以下有血:1
每天排便次數中一半以上有血:2
每天排便次數中一半以上有血,且全部是血塊:3


正常:0
輕度發炎狀況:1
中度發炎狀況:2
重度發炎狀況:3


正常(正常生活工作):0
輕微(有症狀但不影響生活工作):1
中度(症狀影響生活工作):2
重度(病情加重需積極治療):3



0-2: 臨床緩解
3-5: 輕度發炎
6-10: 中度發炎
11-12: 重度發炎

醫學工具!


作者:林德福




這裡整理一些臨床上常用的工具,提供讀者或是醫學同好使用。


2024年3月2日 星期六

B型肝炎,肝癌風險評估(根據REACH-B 分數)

Calculate Risk Score

Risk Score Calculator










(1 IU 約等於 5.6 HBV DNA copies)



Total Risk Score:



Risk ScoreAt 3rd yearAt 5th yearAt 10th year
00.0%0.0%0.0%
10.0%0.0%0.1%
20.0%0.0%0.1%
30.0%0.1%0.2%
40.0%0.1%0.3%
50.1%0.2%0.5%
60.1%0.3%0.7%
70.2%0.5%1.2%
80.3%0.8%2.0%
90.5%1.2%3.2%
100.9%2.0%5.2%
111.4%3.3%8.4%
122.3%5.3%13.4%
133.7%8.5%21.0%
146.0%13.6%32.0%
159.6%21.3%46.8%
1615.2%32.4%64.4%
1723.6%47.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