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德福
一位 50 歲的女性,因為下腹疼痛已經持續一個多月,最近一兩天更出現發燒症狀,因此前來急診就醫。檢查發現她的白血球數目偏高,進一步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掃描後,可以清楚看到迴腸末端明顯腫脹。
因此,醫師為她安排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從迴盲瓣延伸至迴腸末端,有多處跳躍性的潰瘍病灶。造成回腸末端潰瘍的原因很多,首要考慮的是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這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當身體的免疫系統異常時,可能會攻擊腸道組織,導致回腸末端出現慢性發炎與潰瘍。
不過,除了克隆氏症之外,還有其他可能的原因需要排除,例如:
- 感染性疾病:如結核菌感染、巨細胞病毒(CMV)感染、沙門氏菌等腸道感染。
- 淋巴濾泡增生:這是一種良性的腸道免疫反應性變化。
- 腸道惡性腫瘤:如腸道淋巴瘤。
- 藥物相關潰瘍:例如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這類藥物除了會引起胃潰瘍,也可能造成小腸潰瘍。
- 婦科相關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也可能侵犯腸道,造成回腸末端潰瘍。
- 系統性疾病:包括類澱粉沉積症、嗜酸性胃腸炎、血管性腸胃炎等。
綜合以上種種可能,建議針對潰瘍病灶進行切片,送病理檢查,以釐清確切診斷,並制定後續治療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