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福醫師: 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後,只需吹氣檢查,不需胃鏡追蹤? WFU

2024年6月19日 星期三

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後,只需吹氣檢查,不需胃鏡追蹤?

 
作者:林德福




65歲的陳奶奶最近半年來一直感到上腹部隱隱作痛,時而陣痛讓她倍感困擾。她決定去看醫生,醫生為她安排了一次胃鏡檢查,結果發現她的胃角部位有一個不規則形狀的大潰瘍(上圖)。

內視鏡診斷懷疑這是惡性潰瘍,於是進行了切片檢查,病理報告顯示為胃癌,同時還發現了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




回顧陳奶奶的病史,四年前她就曾被診斷出胃潰瘍(上圖),當時也發現了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另一位醫生給她進行了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隨後安排了碳13呼氣檢查,結果顯示除菌成功。

然而,碳13呼氣檢查只能檢測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無法確定胃潰瘍是否癒合。陳奶奶以為除菌成功後就沒事了,便沒有進一步進行胃鏡追蹤。

四年後,陳奶奶再次感到上腹疼痛,來到了胃腸科門診。這次的胃鏡檢查顯示她的胃角部位再次出現潰瘍,且位置與四年前相同。這讓我們了解到,即便治療了幽門螺旋桿菌,仍需進行胃鏡檢查追蹤,以確認潰瘍是否癒合。

如果胃潰瘍未癒合,醫生通常會再次進行切片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惡性潰瘍的可能。相較之下,十二指腸潰瘍的惡性機率較低,若經過胃藥治療後症狀改善,未必需要胃鏡追蹤。

但對於胃潰瘍,醫生建議在完成3個月的質子泵抑制劑(PPI)療程後,再進行一次胃鏡檢查,以確保潰瘍已癒合。如果未癒合,就需再次進行病理切片檢查,確認潰瘍的性質。

這個故事提醒我們,胃潰瘍的治療和追蹤非常重要,尤其是與幽門螺旋桿菌相關的潰瘍。即使除菌成功,也要謹慎胃鏡追蹤,而不只是吹吹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