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福醫師: 12月 2024

2024年12月30日 星期一

擺脫便秘困擾

作者:林德福




什麼是便秘?


當排便變得困難或頻率減少時,就可能是便秘。包括以下情況:
  •  排泄物太硬或太小
  • 排便次數少於每週3次
  • 每次排便都需要費力


常見原因


便秘的原因很多,以下為常見的幾項:

  • 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可能導致腸道活動減緩。
  • 飲食不當:缺乏纖維或水分的飲食可能引發便秘。
  • 腸胃疾病:消化系統的疾病,例如腸道阻塞或腸躁症,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危險症狀:什麼時候該擔心?


如果有以下症狀,可能需要進一步檢查:
  • 排便時發現血跡
  • 體重不明原因下降
  • 持續發燒或虛弱無力
  • 突然出現的便秘,且與藥物或飲食無關


如何診斷方法?


  • 直腸檢查:檢查肛門及直腸內外部情況。
  • 大腸鏡檢查:利用攝影設備查看腸道內部,必要時取樣檢查。
  • 影像檢查:如 X 光、CT 或 MRI,幫助醫生找出問題所在。
  • 壓力測試:測量直腸內壓力,檢查控制排便的肌肉是否正常運作。


改善便秘的方法


  • 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例如水果、蔬菜和全穀類食品;喝足夠的水,幫助軟化排泄物。
  • 順應自然排便需求當感到有便意時,盡快上廁所,請不要忍著。
  • 調整排便姿勢排便時,稍微向前傾,用腳凳支撐雙腳,可能會更順暢。
  • 嘗試緩瀉劑,如果飲食改變效果不佳,可以考慮使用藥物來幫助排便。
  • 增加活動量,規律運動可能有助於改善腸道活動。
  • 必要時,使用灌腸劑
  • 採用生物回饋療法,幫助學會放鬆肌肉以便排便。


門診資訊


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γ-穀胺醯轉移酶(GGT)升高怎麼辦?

作者:林德福




血清 GGT 升高可能的臨床情況


  • 胰臟疾病
  • 心肌梗塞
  • 腎功能衰竭
  •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 糖尿病
  • 酗酒
  • 服用某些藥物(如 phenytoin and barbiturates 等癲癇用藥)的患者
GGT 對於肝膽疾病檢測敏感度高,但由於其特異性不高(GGT 正常不能完全排除肝膽疾病)。


單獨 GGT 升高時的處理建議


如果 GGT 升高但其他肝功能生化檢查(包括鹼性磷酸酶ALP)正常,通常不需要進行全面的肝病檢查。

建議僅在以下情況下使用 GGT 檢測來輔助診斷:

  • 確認其他酵素升高的膽源性:
    • 鹼性磷酸酶(ALP)升高的情況下,用 GGT 幫助確定是否來自肝膽問題。
  • 對酒精濫用的懷疑:
    •  當患者的天門冬胺酸轉氨酶(AST)升高,且 AST/ALT比值 > 2:1 時。


不需要的過度檢查


在 GGT 單獨升高的情況下,如果其他肝功能檢查正常,通常無需進一步進行過度的肝病篩檢,應根據患者的病史和症狀進行判斷。以避免不必要的檢查,同時減少患者的壓力和擔憂。

肚子脹氣

作者:林德福




「脹氣」可以指打嗝(噯氣)或從肛門排氣(稱為「屁」或「排氣」)。


以下是可能引起脹氣的原因:


  • 吞入空氣:通常在進食、飲水或吸菸時發生。吞下的空氣多數會以打嗝形式排出。
  • 進食特定食物:例如豆類、花椰菜、水果、小麥、馬鈴薯、玉米和麵條等。腸道中的細菌會分解這些食物的部分成分並產生氣體。
  • 難以消化某些食物:例如小麥或乳製品。
  • 消化系統問題:如感染或腸躁症(IBS)。


什麼原因會導致腹脹?


結腸內有許多彎曲部位,當空氣被困在這些彎曲處時,可能會感到抽痛或劇烈疼痛。這種疼痛通常發生在腹部中部或兩側的上部。


有氣體是正常的嗎?


是的。大多數人每天會排氣 14 到 23 次。吃飯前後打嗝也是常見現象。

肛門排出的氣體大多數沒有氣味,但其中一些含有硫化物,這對大多數人來說聞起來會有異味。


如何自行緩解脹氣和腹脹?


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 減少特定食物的攝入:記錄您的飲食,以找出哪些食物會引起脹氣。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但常見的誘因包括:
    • 牛奶及乳製品
    • 豆類
    • 一些蔬菜,如甘藍、球芽甘藍、蘆筍、(白)花椰菜、馬鈴薯和玉米
    • 一些全穀類食品,例如小麥
    • 大多數水果
    • 人工甜味劑
    • 汽水及其他碳酸飲料
    • 口香糖
  • 服用消脹氣藥物:這類藥物可以分解腸道內的氣泡,儘管效果因人而異。
  • 使用酵素製劑:幫助身體消化豆類和一些蔬菜。
  • 服用水楊酸鉍藥物:可以減輕氣體的異味。


什麼情況需要看醫生?


  • 腹瀉
  •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 腹部疼痛
  • 排便中帶血
  • 食慾不振
  • 不明原因的發燒
  • 嘔吐


需要做哪些檢查?


視個人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檢查。常見的檢查包括:

  • 糞便檢查:檢測血液、脂肪和其他異常物質。
  • 血液檢查:檢測是否難以消化麩質(存在於麵包、麵食、調味品等食品中)。
  • 呼氣測試:檢測是否難以消化乳製品或腸道細菌過度生長。
  • X 光檢查:檢測腸道是否有異常。
  • 內視鏡檢查:包括上消化道內視鏡或大腸鏡。


門診資訊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為什麼需要做大腸鏡檢查?

 作者:林德福




為什麼需要做大腸鏡檢查

  • 篩檢大腸癌:大腸鏡能檢查是否有大腸癌前期病變。
  • 檢查息肉:大腸或直腸的息肉可能會變成癌症,醫生通常可在檢查過程中移除息肉,降低大腸癌的風險。

什麼情況下建議做大腸鏡

  •  大便中有血 (包括糞便潛血呈現陽性)
  •  排便習慣改變
  •  不明原因貧血(讓人感到疲倦或虛弱)
  •  長期且無法解釋的腹痛或直腸痛
  •  其他大腸檢查結果異常
  •  有大腸癌或大腸息肉的病史

門診資訊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胰管出血(Hemosuccus Pancreaticus)

胰管出血(Hemosuccus Pancreaticus)

作者:林德福





什麼是 Hemosuccus Pancreaticus?

定義:胰導管出血,為一種罕見但可能致命的上消化道出血(UGIB)原因。

常見病因:


  • 慢性胰臟炎
  • 胰臟假性囊腫
  • 胰臟腫瘤
  • 治療性內視鏡操作(如胰石移除、胰管括約肌切開、假性囊腫引流或胰導管支架放置)


病理機制


主要機制:假性囊腫或腫瘤侵蝕血管,形成胰導管與血管的直接連接。

最常影響的血管:脾動脈假性動脈瘤。

臨床表現


特徵症狀:發生於胰臟損傷的患者,伴隨上消化道出血的情況。


診斷方法:


腹部影像檢查:

電腦斷層掃描(CT)

磁振胰膽造影(MRCP)

內視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 或手術探索可作為輔助診斷。


治療方法


急性出血控制:

腸系膜動脈造影與血管栓塞:為首選方法,可有效止血。

外科手術(適用於大出血或栓塞失敗):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出血血管的結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