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德福
54 歲的陳先生,某天早上發現自己大便顏色變得很黑,人也覺得虛弱、頭暈,於是趕緊到急診就醫。
在急診做了胃鏡檢查後,發現他有胃潰瘍出血。這個發現確實能解釋他血色素掉到 7.3 g/dL 的原因,也就是貧血。
然而,檢驗結果卻多了一項異常——膽紅素高達 6.5 mg/dL,全身皮膚都發黃。
胃潰瘍出血可以造成貧血,但為什麼會黃疸?
一般來說,胃潰瘍出血確實會讓血紅素下降,導致臉色蒼白、容易喘或暈眩。
但它不會讓人出現黃疸(皮膚和眼白變黃)。
因此,當醫師看到「貧血」又同時出現「黃疸」,第一個要懷疑的就是:是不是有紅血球被破壞的情況,也就是「溶血」。
檢查結果:自體免疫性溶血
經過進一步檢查,確定陳先生的紅血球正在被自己身體的免疫系統攻擊,
這就是所謂的 「自體免疫性溶血性貧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AIHA)」。
簡單說,他的免疫系統「誤以為紅血球是外敵」,把它們一一破壞掉。
當大量紅血球被破壞時,血紅素中的成分(膽紅素)釋放出來,就會讓皮膚變黃。
在這種情況下,胃潰瘍出血只是部分原因,真正造成持續貧血與黃疸的關鍵是溶血。所以,會診血液腫瘤科醫師,進一步檢查免疫與骨髓功能。並排除淺藏著腫瘤的問題。必要時給予類固醇或其他抑制免疫反應的藥物。同時治療胃潰瘍,預防再次出血。
經過治療後,陳先生的膽紅素逐漸下降,黃疸消退,精神也慢慢恢復。
臨床上,我們常會看到一個症狀背後,隱藏著另一個更深的原因。
就像陳先生這樣,看似單純的胃潰瘍出血,其實同時合併一場免疫系統的錯誤攻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