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福醫師 WFU

2025年11月1日 星期六

膽囊切除手術後:併發膽汁外漏

作者:林德福




王老太太今年 85 歲,平常身體硬朗。最近卻因為急性膽囊發炎住院開刀。手術很順利,她幾天後就回家休養。

沒想到過沒幾天,她覺得肚子越來越脹且越來越痛。家人帶她回急診,醫師照了電腦斷層發現——腹腔裡積了一堆液體!

放射科醫師幫她放了腹部引流管,結果抽出來的是綠色的膽汁。原來,是手術後膽管有小破口,膽汁流進了腹腔裡。外科醫師會診我進行逆行性膽管攝影術(ERCP),並且放置膽管支架。




我幫她安排了「逆行性膽管攝影術(ERCP)」,發現膽管有些微滲漏的情形,並在膽管裡放了一根細細的支架,讓膽汁依照原本的路徑流到十二指腸,不再滲出到腹腔。

幾天後,腹部的外引流管膽汁減少,老太太的肚子消了,腹痛也不見了,順利出院回家。

這個故事提醒我們:
膽囊切除手術後如果出現異常腹脹、疼痛、或發燒,不要以為只是腸胃不適,可能是膽汁外漏等併發症,要趕快回醫院檢查。


門診資訊



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胃食道逆流——偶然發現早期胰臟腫瘤

作者:林德福




王女士只是因為「咳嗽」掛了胸腔科門診。胸腔科醫師懷疑咳嗽為胃酸逆流所致,轉至胃腸科。她以為只是胃酸太多、喉嚨被刺激到。

因為她的逆流症狀比一般人嚴重,於是我建議她做胃鏡。

結果胃鏡照到十二指腸那邊,發現一個奇怪的凸起,看起來不像是裡面長的東西,反而像是外面推進來的。間接影響胃的排空,而導致胃酸(胃液)逆流。

為了弄清楚,於是我進一步幫她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沒想到,影像上竟然看到——胰臟頭長了一顆約2.5公分的腫瘤!幸運的是,腫瘤還在早期階段,可以開刀根治。




這個故事讓我們知道:
有時候看似「小毛病」的胃食道逆流,背後可能藏著更大的問題。
如果你的胃酸逆流怎麼治都不好,記得一定要進一步檢查。


門診資訊



2025年10月26日 星期日

萎縮性胃炎:引起缺鐵性貧血

作者:林德福



(圖片經病人同意去識別化發布)
75 歲傅先生,因心衰竭在心臟科追蹤,因為貧血轉介到胃腸科,血色素只有3.4 g/mL,是缺鐵性貧血。病人並無解血便也沒解黑便的情形,他說他爸爸在世的時候以前也是貧血找不到原因。

後續幫病人安排胃鏡,一檢查之後發現有些胃黏膜有變白且變薄,黏膜下的血管紋路便明顯,也萎縮性胃炎的情形。

萎縮性胃炎常見兩個原因,第一個幽門桿菌感染,第二個自體免疫性胃炎。經碳-13吹氣檢查,病人無幽門桿菌感染,所有就朝自體免疫性胃炎的方向檢查,經檢查發現胃壁細胞抗體呈現高陽性,所以是本身因為自體免疫失調,造成自己本身的胃壁細胞抗體攻擊自己的胃壁細胞。胃壁細胞受損進而影響鐵質。

鐵質吸收為何受到影響?
食物的鐵質是三架鐵,經由胃酸和Vitamin C 還原成二架鐵,到十二指腸被吸收。胃壁細胞抗體攻擊自己的胃壁細胞造成胃酸分泌減少,導致鐵質吸收也減少,而造成缺鐵性貧血。

傅先生後續接受自體免疫的藥物治療後,貧血情形大幅改善。

所以,缺鐵性貧血,不是只有大腸的問題(比如大腸腫瘤或息肉),也可能是少見的萎縮性胃炎的問題。


門診資訊


2025年10月19日 星期日

為何會貧血

 作者:林德福




胃腸科常會遇到其他科因為貧血轉介過來的病人。貧血就是人體的紅血球不足,身體會覺得虛弱疲倦。紅血球為何會不足呢?

第一,血不知道流到哪邊去了:有破口,就像水管破掉了,水流變小一樣。一個是腸道流失,一個是從胃流失,女性還要想到經血的流失。

第二,製造血液的原物料不足:就像農田土壤沒有養分,種不出飽滿的西瓜一樣。對人體來說,缺乏一些重要的營養素,比如維他命B12,葉酸,鐵質等,也製造不出好的紅血球。

第三,製造血液的工廠故障。有了西瓜,有了水,但是果汁機壞掉了,仍然做不出西瓜汁。對人體來說,製造血液的最重要的工廠就是骨髓,如果骨髓出了問題,也無法製造出足夠的紅血球。

所以,除了看胃腸科檢查胃腸道,針對女性應該也需要看婦產科醫師檢查,如果還是找不到原因,也需要看血液科醫師進一步檢查有無骨髓的問題。



門診資訊


2025年9月2日 星期二

潰瘍性結腸炎(UC)飲食建議

 作者:林德福




根據2025 ECCO European Crohn’s and Colitis Organisation 
  • 其實很多飲食或營養品是證據力不足,以下介紹常遇到的飲食或營養品。


飲食建議

  • 針對緩解期的UC 病人可以考慮:
地中海飲食,減少紅肉或超加工肉品
  • 針對緩解期的UC 病人證據不足:
牛奶(蛋白),高纖飲食,低纖飲食,無麩質飲食,間歇性斷食
  • 如果有腸躁症的情形可考慮 低FODMAP 飲食


營養補充品 

  • 針對緩解期的UC 病人可以考慮:
薑黃素(但是劑量多少,要使用多久目前未有定論):可以考慮研磨的薑黃粉
  • 針對緩解期的UC 病人不建議:
    • 益生元 (Prebiotics)
    • Vitamin-D (不常規建議,但如果檢測出不夠,是可以考慮補充)
  • 針對緩解期的UC 病人證據不足:
    • Glutamine
    • Omega-3-魚油(降低發炎作用)(不常規建議,但可以考慮多吃深海魚)


麵包添加過多的食品添加物(增加發炎作用,改變腸道微菌叢)

*過度加工的麵包少吃

  • 乳化劑
    • 硬脂酰乳酸鈉 (Sodium stearoyl lactylate, SSL, E-481) 常用於麵包、蛋糕,幫助改善麵團延展性、保持柔軟。
    • 脂肪酸單甘油酯和雙甘油酯 (Mono- and diglycerides of fatty acids, MDGs, E-471)廣泛應用於烘焙、冰淇淋、奶精,幫助油水混合,延長保存。
    • 二乙醇酒石酸酯 (Diacetyl tartaric acid esters of mono- and diglycerides, DATEM, E-472e)常用於麵包製作,改善發酵與麵包體積。
    • 羧甲基纖維素鈉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MC, E-466)又稱「羧甲基纖維素」,是水溶性膳食纖維。可作為增稠劑、穩定劑,常見於冰淇淋、醬料。
  • 防腐劑(丙酸鈣,山梨酸鉀)


地中海飲食參考

  • 主要烹調油
    橄欖油 為主要食用油。每天建議用量 超過 4 湯匙
  • 蔬果攝取
    蔬菜:每天至少 2 碗
  • 水果:每天 3 份
  • 肉類選擇
    每天紅肉攝取 不超過 100–150 克。少吃加工肉品。
  • 魚類
    每週至少 2 次魚類,每次約 100 克
  • 精緻澱粉與甜食
    每週少於 3 次 麵包、甜點、糕點、冰淇淋。
  • 堅果
    每週至少 1 份堅果(約 30 克,以腰果、杏仁為主)。
  • 豆類
    每週至少 1 碗夾豆類或黃豆食物
  • 吃白肉次數多於紅肉

2025年8月25日 星期一

肝細胞癌(HCC)治療

作者:林德福

HCC 治療主要依「BCLC 分期」與「肝功能(Child-Pugh 分級)」與「體力指數(PST)」來決定。
 
非常早期(BCLC 0 期):
  • 單顆腫瘤 < 2 公分
  • 肝功能良好(Child-Pugh A)
  • 體力指數(PST): 0
    • 手術切除 → 若無法切除 → 局部治療(如射頻消融)
早期(BCLC A 期):
  • 單顆 ≤ 5 公分 或 ≤ 3 顆且最大 < 3 公分
  • 肝功能(Child-Pugh A to B)
  • 體力指數(PST):0-2
    • 若可切除 → 手術或考慮肝臟移植
    • 若不可切除 → 局部治療
中期(BCLC B 期):
  • 單顆 > 5 公分 或 多發性 > 3 顆
  • 肝功能(Child-Pugh A to B)
  • 體力指數(PST):0-2
    • 若可切除 → 手術
    • 若不可切除 → 
      • 一線:
        • 經動脈化學栓塞治療(化療加上栓塞)
        • 大型腫瘤:肝動脈化療(針對肝腫瘤局部化療)或經動脈栓塞放射療法(電療加上栓塞)
        • 電療(輔助治療)
      • 二線
        • 標靶治療或免疫療法(合併一線治療或一線治療失敗)
晚期(BCLC C 期):
  • 腫瘤侵犯血管或有遠端轉移
  • 肝功能(Child-Pugh A to B)
  • 體力指數(PST):0-2
    • 單獨或合併治療
      • 肝動脈化療(針對肝腫瘤局部化療)
      • 經動脈栓塞放射療法(電療加上栓塞)
      • 電療
    • 肝臟外轉移
      • 標靶治療
      • 免疫療法
    • 小門脈侵犯
      • 經動脈化學栓塞治療(化療加上栓塞)
末期(BCLC D 期):
  • 肝功能差(Child-Pugh C)或體力指數 > 2
    • 安寧/支持治療,以生活品質為主


門診資訊


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

70歲男肝腫瘤成功以超音波導引微波消融,3個月後腫瘤完全消失

作者:林德福




有位七十歲的陳先生,本身有 B 型肝炎,但是沒有規律追蹤,並且長期喝酒。因為整個肚子脹起來,他來門診就醫。超音波檢查發現,他有大量的腹水,而且有黃疸,屬於嚴重肝硬化的情形。

除了肝硬化,腹部超音波也發現有一顆2.6公分的肝腫瘤。因為肝硬化太嚴重,所以一開始肝腫瘤無法治療。醫師使用 B 型肝炎的抗病毒用藥,以及利尿劑等藥物控制他的肝硬化。等到肝功能改善後,接著安排腹部電腦斷層,確認肝腫瘤是典型的肝細胞癌。

肝腫瘤長在肝臟的右葉且接近橫膈膜下方。醫師使用超音波導引微波消融,精準消滅腫瘤。由於腫瘤位置鄰近橫膈膜,治療過程中注入人工腹水,將肝臟與橫膈膜分開,避免橫膈膜損傷。做完微波消融隔天並無明顯併發症,即可出院。治療完成三個月後,陳先生接受追蹤電腦斷層,顯示已經沒有存活的腫瘤肝腫瘤。

對於3公分以下,一到兩顆的肝細胞癌,常見的且成熟局部治療為射頻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俗稱電燒,原理為利用高頻電流傳導使組織中的離子來回移動產生熱能進而破壞腫瘤組織。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 MWA)則是利用電磁微波使水分子振盪摩擦產生熱能,進而消融腫瘤組織。

兩種治療方式都有高達90%的成功率,但相較之下,微波消融術的治療時間短(約五到十分鐘)、受血流熱沉效應(血液流動將電燒的熱量帶走,降低血管附近的消融效果)影響較低、消融範圍接近球體因此可預測性高,是肝腫瘤消融治療的新趨勢,也為肝癌病人帶來新的治療希望。


門診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