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福醫師 WFU

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

吞嚥困難 無法放鬆的噴門 食道賁門弛緩不能症

作者:林德福




一位約五十歲的中年女性來門診主述吞嚥困難,表示吃東西時好像都吞不下去,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好幾個月了。除此之外,她也抱怨上腹脹痛、消化不良。於是醫師建議安排胃鏡檢查。

胃鏡一做進去,就發現整個食道內都是食物殘留。理論上,病人已經空腹八個小時,食道內不應該出現食物殘渣。若仍看到食物,代表食道下方可能有阻塞、狹窄,甚至腫瘤的可能。

進一步檢查並沒有發現食道與胃交接處有腫瘤、潰瘍或息肉等病灶,但卻注意到賁門部位無法正常擴張,非常緊窄,導致胃鏡難以通過該處。好不容易通過後,發現胃部只是輕微發炎,沒有明顯異常。

特別的是,整段食道異常擴張,一般情況下不應出現如此擴張的食道,這顯示病人的食道與胃交接處(賁門)因無法放鬆打開,導致上方食道長期積食而脹大。

臨床上,這類表現要高度懷疑為「食道賁門弛緩不能症」(Achalasia),也就是食道賁門鬆弛不全,導致食物流通困難的一種罕見食道動力障礙。理論上,食物吞嚥到食道下端,食道賁門應該要放鬆讓食團經過到胃,如果噴門無法放鬆,食物就會堆積在食道。

治療方式可以用經口內視鏡肌肉切開術(POEM,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也就是利用胃鏡,從病人口腔進入(即「經口」),沿著食道前進,切開造成阻塞的肌肉層(稱為「肌肉切開」)。藉由切開這些過度收縮的肌肉,可減少其張力,改善食物通過食道的困難。


門診資訊



2025年6月22日 星期日

臍疝氣可以做大腸鏡嗎?

作者:林德福




做大腸鏡有幾個不建議的情況:

第一個是,當做大腸鏡的風險大於可能帶來的好處時;
第二個是在非緊急的情況下,沒有取得病人同意;
第三個是當懷疑腸道已經穿孔的時候;
第四個則是當確定病人處於急性腸道發炎的狀態時。

臍疝氣並不是大腸鏡的絕對禁忌。
如果只是輕微的臍疝氣,且臨床上有明確的檢查必要性,還是可以考慮進行大腸鏡。但如果是「嵌頓性疝氣」(也就是疝氣內容物已經卡住,無法推回去),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就不適合進行大腸鏡。

建議這類病人應先與一般外科醫師討論整體狀況。即使疝氣看起來輕微,進行大腸鏡後仍有可能導致疝氣惡化甚至卡住。雖然這類併發症非常罕見,但文獻中確實有零星的個案報告。

在檢查過程中,醫師也可以儘量使用較少的氣體來減少腹壓,並考慮改用醫療用二氧化碳,這種氣體會更快被腸道吸收,可降低疝氣惡化的風險。


門診資訊


2025年6月16日 星期一

迴腸末端潰瘍一定是克隆氏症嗎?

作者:林德福




一位 50 歲的女性,因為下腹疼痛已經持續一個多月,最近一兩天更出現發燒症狀,因此前來急診就醫。檢查發現她的白血球數目偏高,進一步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掃描後,可以清楚看到迴腸末端明顯腫脹。

因此,醫師為她安排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從迴盲瓣延伸至迴腸末端,有多處跳躍性的潰瘍病灶。造成回腸末端潰瘍的原因很多,首要考慮的是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這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當身體的免疫系統異常時,可能會攻擊腸道組織,導致回腸末端出現慢性發炎與潰瘍。

不過,除了克隆氏症之外,還有其他可能的原因需要排除,例如:

  • 感染性疾病:如結核菌感染、巨細胞病毒(CMV)感染、沙門氏菌等腸道感染。
  • 淋巴濾泡增生:這是一種良性的腸道免疫反應性變化。
  • 腸道惡性腫瘤:如腸道淋巴瘤。
  • 藥物相關潰瘍:例如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這類藥物除了會引起胃潰瘍,也可能造成小腸潰瘍。
  • 婦科相關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也可能侵犯腸道,造成回腸末端潰瘍。
  • 系統性疾病:包括類澱粉沉積症、嗜酸性胃腸炎、血管性腸胃炎等。

綜合以上種種可能,建議針對潰瘍病灶進行切片,送病理檢查,以釐清確切診斷,並制定後續治療計畫。




2025年6月10日 星期二

大腸憩室炎隱藏著大腸息肉

作者:林德福




55歲的王先生,最近因為腹痛和發燒來到急診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他有大腸憩室炎的情形。

大腸憩室炎在臨床上通常會先以抗生素等藥物保守治療為主。然而,在此也要特別提醒各位病友——如果曾經發生大腸憩室炎,務必要在病情穩定後安排大腸鏡追蹤檢查。

一般來說,我們不會在急性發炎期立即進行大腸鏡檢查,因為此時腸道較脆弱,進一步檢查可能增加腸道穿孔的風險。但等到發炎緩解、通常約一個月之後,就可以安全地安排大腸鏡檢查。

這位王先生在後續安排的大腸鏡檢查中,竟然意外發現大腸內藏著一顆大型的息肉,並非單純只有憩室發炎而已。

這個案例提醒我們:大腸憩室炎的發生,可能掩蓋其他潛在的腸道病變。因此,病情穩定後的大腸鏡追蹤檢查,不僅是為了確認憩室狀況,也有機會早期發現如息肉甚至是大腸癌等其他重要病變。


門診資訊



2025年6月9日 星期一

肝硬化,彌漫性的肝腫瘤,難以區分

作者:林德福



一位 60 歲男性,本身長期酗酒,加上有 B 型肝炎的病史,這次因為肚子脹來就醫。超音波檢查發現有肝硬化的情形,還有腹水、脾腫大。因為 AFP(胎兒蛋白)有升高,所以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檢查。

一檢查之下,赫然發現,他不只有肝硬化,還有彌漫性的肝腫瘤,甚至侵犯到肝門靜脈。

彌漫性肝腫瘤之所以不易診斷,是因為它的腫瘤細胞在肝臟組織中呈現彌漫性散佈,而不是一個邊界清楚的腫瘤。因此,在超音波底下,常與慢性肝病或肝硬化的表現相似,容易被誤診。

然而,如果病人的 AFP 有升高的情形,就要特別警覺是否為肝腫瘤,或是否合併有肝門靜脈栓塞的情況,也要特別小心排除彌漫性肝腫瘤的可能性。


門診資訊



自體免疫性胰臟炎,胰臟腫得像香腸

作者:林德福




一位 35 歲的女性,近期因為上腹痛,急診就醫兩次,但都找不到原因。電腦斷層發現胰臟腫大。但她沒有喝酒,也沒有膽結石,就不知道為何會急性胰臟炎。來我的門診幫他驗IgG4,結果升高 (290 mg/dL),會不會是少見的自體免疫性胰臟炎? 這邊簡單介紹自體免疫性胰臟炎。

何時懷疑自體免疫性胰臟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 AIP)
  • 出現無痛性黃疸或腹痛者 (很多人不見得會痛)
  • 影像檢查顯示整個胰臟腫大或有胰臟腫塊者 (胰臟腫得像香腸一樣)
  • 合併其他自體免疫性疾病的病人更應提高懷疑指數
對疑似 AIP 的病人,建議進行以下檢查(特別是胰膽系統腫瘤):
  • 選擇性實驗室檢查:包含血清 IgG4 濃度等免疫指標
  • 胰膽磁振攝影(MRCP):評估胰臟及膽道構造變化
  • 內視鏡超音波導引下穿刺切片:取得組織進行病理診斷
血清 IgG4(Serum IgG4)就一定是自體免疫性疾病嗎?

當血清 IgG4 超過正常上限兩倍(>280 mg/dL)時,極具 AIP 的診斷意義。約66 % 的第1型 AIP 病人 會有這種程度的升高。約25% 的第2型 AIP 病人 也可能出現此情況。

自體免疫性胰臟炎(AIP)是一種以臨床、實驗室及病理標準所定義的症候群 可分四類: 第1型 AIP,第2型 AIP,AIP NOS(未分類的自體免疫性胰臟炎), IgG4 相關疾病(IgG4-RD)。

IgG4 相關疾病: 多器官侵犯(大量 IgG4 陽性漿細胞浸潤);血清 IgG4 升高; IgG4 相關硬化性膽管炎(IgG4-SC)與第1型 AIP 常同時存在,形成一種胰膽綜合表現。

IgG4 升高並非 AIP 所特有: 約 10% 的胰臟癌患者 也有血清 IgG4 升高的現象。 然而,只有 1% 的胰臟癌病人血清 IgG4 超過 280 mg/dL。

血清 IgG4 介於正常上限至 280 mg/dL(即 輕度升高)也可能見於其他疾病,包括:

異位性皮膚炎,氣喘,部分寄生蟲感染,尋常型天疱瘡(pemphigus vulgaris), IgG4 升高通常伴隨 血清 IgE 濃度升高。

自體免疫胰臟炎,胰臟發炎指數(amylase、lipase)通常不會上升。

AIP的診斷根據:

1.組織學證據(histology) 2.搭配支援性證據:血清 IgG4 升高、影像學特徵 3.必須排除其他診斷。

2025年6月6日 星期五

喉嚨痛,耳朵痛竟然和胃食道逆流有關?

作者:林德福




一位 63 歲的婦女,因為新冠肺炎之後,一直有吞嚥引起喉嚨痛合併左邊耳朵痛的問題,時間長達一年。曾經多次於耳鼻喉科診所就診,都說沒問題,但是症狀一直沒有獲得改善。她擔心會不會是食道的問題,於是來我的門診就醫。

安排胃鏡檢查之後,並沒有發現食道有什麼明顯異常,僅有輕微的逆流性食道炎。喉嚨痛是逆流性食道炎少見症狀,合併耳朵痛更是少見,但偶爾還是會遇到。在使用逆流性食道炎藥物之後,她喉嚨痛以及左邊耳朵痛居然大幅的改善。

逆流性食道炎的典型症狀包括:
  • 火燒心:通常是餐後出現的胸口灼熱感,感覺位於胸骨後方。
  • 胃酸逆流:指病人感覺胃酸或胃內容物流回到口腔或喉嚨,有時伴隨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口中出現酸味或苦味。

其他非典型症狀包括:

  • 吞嚥困難(dysphagia):常見於長期胃酸逆流病人,通常是胃酸造成的食道炎引起,也可能是食道狹窄(stricture)的表現。
  • 吞嚥疼痛(odynophagia):較少見,可能已有食道潰瘍。
  • 胸痛:有時和心絞痛類似,為胸骨後的壓迫感、灼痛,可能延伸到背部、頸部、下巴或手臂,常在餐後出現,讓人半夜驚醒、被壓力誘發,持續時間比較久到數小時,服用制酸劑後可改善,則比較像逆流性食道炎。
  • 口水多、水瀉口(water brash):較少見,指胃酸刺激下唾液大量分泌,一分鐘最多可產生10毫升唾液,有時病人會感覺「口水泛白、有泡沫」。
  • 異物感(globus sensation):病人常描述喉嚨有東西卡住的感覺,與吞嚥無關。可能與逆流性食道炎有關,但尚未被證實。
  • 噁心(nausea):並非GERD常見症狀,但若病人無明確原因出現慢性噁心,仍應列入鑑別診斷。


門診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