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福醫師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肝性腦病變(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

 

臨床表現的嚴重程度(Severity of Manifestations)

根據 臨床症狀,肝性腦病變可分級如下:

  • 第 I 級(Grade I):行為變化(Changes in behavior、輕度意識混亂mild ϲοոfսsiοn、睡眠障礙disordered sleep、語速變慢(slow speech) 。
  • 第 II 級(Grade II):嗜睡(Lethargy)、中度意識混亂、撲翼樣顫抖(Asterixis)。
  • 第 III 級(Grade III):明顯意識混亂(昏睡 stupor)、語無倫次、可喚醒但容易入睡。
  • 第 IV 級(Grade IV):昏迷(Coma)、對疼痛刺激無反應。

臨床特徵

  • 撲翼樣顫抖(Asterixis) 在第 II 級與第 III 級肝性腦病變最為明顯 。
  • 在第 IV 級(昏迷)患者中,撲翼樣顫抖通常消失

2025年1月8日 星期三

肝癌有前兆嗎?

作者:林德福




最近政治漫畫家魚夫因肝癌病逝引起很多人的注意。據傳,魚夫因身體不適就醫,但一檢查就發現肝癌末期。很多人在問,肝癌難道沒有前兆嗎?

因為肝臟本身缺乏痛覺神經,因此早期肝癌症狀並不明顯,部分在定期篩檢意外發現肝腫瘤。這也是為何高風險族群需要定期篩檢的原因。


肝細胞癌的症狀有哪些?


 隨著腫瘤的進展,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 上腹部輕微至中度疼痛
  • 體重減輕且非刻意
  • 早飽感(少量進食後即感飽足)
  • 腹部觸及腫塊
  • 腫瘤導致肝功能惡化,出現腹水、靜脈曲張出血等肝硬化相關併發症。


副腫瘤綜合症:肝癌帶來的其他異常


肝細胞癌除了直接影響肝臟,還可能引起其他系統的異常表現,稱為副腫瘤綜合症,也代表示病情比較嚴重:
  • 低血糖症:腫瘤高代謝需求可能導致血糖下降,嚴重時引發嗜睡或混亂。
  • 紅血球增多:由於腫瘤分泌促紅血球生成素,少數患者血紅素會升高,但多數仍有貧血現象。
  • 高鈣血症:可能與骨轉移或腫瘤分泌的荷爾蒙有關,可能引起疲倦和食慾不振。
  • 持續性腹瀉:有時伴隨電解質失衡,如低鈉和低鉀。


少見但需注意


  • 腹腔內出血:腫瘤破裂可導致突發腹痛、腹脹、甚至休克,需立即醫療處理。
  • 阻塞性黃疸:腫瘤壓迫或侵入膽道系統,導致皮膚和眼白發黃。
  • 發熱或膿腫:可能與腫瘤壞死或罕見的感染相關。

門診資訊



2025年1月5日 星期日

胃食道逆流怎麼辦?

作者:林德福




胃食道逆流是指胃裡的物質(胃酸,食物或膽汁)流回食道的現象。食道是一條將食物從嘴巴送到胃部的管道,當胃食道逆流發生時,可能會引起不適。


 胃酸逆流的常見症狀


  • 胃或是胸口有灼熱感或刺痛感。  
  • 胃酸或未消化的食物流回喉嚨或嘴巴,讓人感到不適。
  • 胸痛或胃痛 
  • 吞嚥困難或感覺食物卡在喉嚨
  • 聲音沙啞或喉嚨痛  
  • 不明原因的咳嗽或噁心
  • 嘔吐  


如何改善胃酸逆流?


  • 調整飲食
找出可能引起不適的食物或藥物,例如咖啡、巧克力、酒精、薄荷、油膩食物等。記錄飲食習慣可以幫忙找出誘因,避免食用這些食物。

  • 改變生活方式
    • 減重:如果有超重問題,減重能減少胃酸逆流的發生。  
    • 抬高床頭:睡覺時將床頭抬高,減少胃酸倒流的機會。  
    • 避免過晚吃晚餐:飯後至少2至3小時再躺下,減少胃酸回流的風險。  
    • 戒菸:吸菸會加重胃酸逆流,戒菸對健康有多重好處。  
    • 穿著寬鬆的衣物:避免壓迫腹部,讓胃部有更多空間
    • 嘗試左側睡姿,可以幫助減少胃酸倒流。


胃食道逆流的治療方法


包括使用不同種類的藥物以減少或抑制胃酸分泌:
  • 輕微症狀:可以使用制酸劑(比如:IWELL),效果快但持續時間短。  
  • 中度症狀:組胺拮抗劑效果更強(比如:Famotidine),可以提供更長時間的緩解。
  • 嚴重或頻繁症狀:質子抑制劑是最有效的選擇(比如:NEXIUM 或 PANTOLOC),它們能長時間抑制胃酸,部分藥物可以不經處方購買。

什麼時候應該看醫生

  • 胸部劇烈疼痛,可能伴隨呼吸困難或心悸,這可能是心臟問題的警訊。  
  • 嘔吐帶血或解黑便血便。 
  • 吞嚥困難或食物感覺卡住。  
  •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門診資訊


胃痛的原因是什麼

作者:林德福




很多人會說胃痛,在醫學上會用上腹痛來描述比較精確,因為上腹痛不只是"胃"的問題。以下是上腹痛可能的原因:


心血管問題:心肌梗塞


上腹部疼痛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狀之一,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患者。這種疼痛常伴隨呼吸困難或因為運動或活動(比如爬樓梯)而加重不適。


胰臟或膽道疾病:胰臟炎,膽管結石


  • 急性胰臟炎:典型表現為突發的劇烈上腹痛,可能延伸至背部,常伴隨噁心或嘔吐。疼痛位置可能集中於上腹中間或左上腹。坐直或向前傾可以稍微緩解疼痛。
  • 膽管結石並膽管炎:突發的劇烈上腹痛,常伴隨噁心或嘔吐。


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的特徵是上腹部的灼熱感或悶悶的痛,可能集中在一側或擴散至整個上腹部。這類疼痛通常在進食後加劇,需經由內視鏡進一步確認。


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患者的典型症狀是胃灼熱和胃酸逆流,但也可能引發上腹部或胸部的疼痛。有時會出現喉嚨卡卡的感覺或慢性咳嗽。


胃炎與胃黏膜疾病


急性胃炎能表現為腹部不適/疼痛、胃灼熱、噁心、嘔吐甚至嘔血。可能由酒精、藥物(如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或刺激食物引起。


功能性消化不良


如果上腹痛同時伴隨餐後飽脹感、容易飽足感或灼熱感,且經檢查未發現明確的器質性病變,可能屬於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輕癱


胃輕癱是一種胃排空功能異常,患者可能感到噁心、嘔吐、早飽及腹脹。常見於糖尿病患者或術後的病人。



門診資訊


2025年1月2日 星期四

為什麼會大腸憩室出血?

作者:林德福




憩室出血的發生機制


憩室的形成與出血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當憩室形成時,穿透腸壁的血管會因為腸壁的薄弱而被推到憩室的頂部,僅由黏膜與腸腔隔開。這種特殊的結構是憩室出血的重要關鍵。

血管的損傷如何導致出血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血管(稱為直腸血管)暴露在腸腔內的環境中,容易受到壓力和摩擦的影響。這可能導致血管內壁不均勻增厚,同時外層變薄,最終形成血管的薄弱點。此外,高血壓可能會加重這種損傷,進一步增加出血的風險。


憩室出血的特點


值得注意的是,憩室出血通常不會伴隨憩室炎。這意味著即使患者沒有明顯的感染或炎症,血管的脆弱性仍可能導致突然的出血。

憩室出血的危險因子


憩室出血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之一,其發生可能與多種因素相關,包括藥物使用、健康狀況以及生活習慣等。以下為常見的憩室出血風險因子及應注意事項:

藥物影響
  • 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s):研究顯示使用NSAIDs的患者,其憩室出血風險大約是非使用者的2倍。
  • 阿司匹林及抗血小板藥物:這些藥物會輕微增加出血的可能性,尤其當與抗凝血藥物合用時,風險會進一步提升。
  • 抗凝血藥物:雖然單獨使用抗凝血藥物與憩室出血的關聯性較不明顯,但與其他藥物合併使用可能會增加風險。

其他健康與生活方式因素
  • 憩室位置:無論憩室位於左側還是右側結腸,都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 高血壓:研究指出,高血壓與憩室出血的關聯性在某些地區(例如日本)特別明顯。
  • 體重與運動: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30的男性,其出血風險是BMI低於21者的三倍。而積極參與體力活動可降低憩室出血的風險。
  • 飲食習慣:研究發現,堅果、玉米及爆米花的攝取並不會增加憩室出血的風險,因此適量食用這些食品是安全的。
  • 抽菸與飲酒:目前的研究並未顯示吸菸或飲酒與憩室出血之間存在明顯關聯。


如何降低憩室出血的風險?


  • 謹慎用藥:如需使用NSAIDs、阿司匹林或抗血小板藥物,應諮詢醫師。
  • 控制血壓:定期檢查並控制血壓有助於減少出血風險。
  • 維持健康體重:適當減重並維持BMI在正常範圍內。
  • 增加運動量:經常參與適度的體力活動,如快走、慢跑或瑜伽,有助於改善腸道健康。
  • 健康飲食:均衡飲食,不需刻意避免堅果、玉米或爆米花,但應注意其他高脂或高鹽食品的攝取。


門診資訊



2024年12月30日 星期一

擺脫便秘困擾

作者:林德福




什麼是便秘?


當排便變得困難或頻率減少時,就可能是便秘。包括以下情況:
  •  排泄物太硬或太小
  • 排便次數少於每週3次
  • 每次排便都需要費力


常見原因


便秘的原因很多,以下為常見的幾項:

  • 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可能導致腸道活動減緩。
  • 飲食不當:缺乏纖維或水分的飲食可能引發便秘。
  • 腸胃疾病:消化系統的疾病,例如腸道阻塞或腸躁症,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危險症狀:什麼時候該擔心?


如果有以下症狀,可能需要進一步檢查:
  • 排便時發現血跡
  • 體重不明原因下降
  • 持續發燒或虛弱無力
  • 突然出現的便秘,且與藥物或飲食無關


如何診斷方法?


  • 直腸檢查:檢查肛門及直腸內外部情況。
  • 大腸鏡檢查:利用攝影設備查看腸道內部,必要時取樣檢查。
  • 影像檢查:如 X 光、CT 或 MRI,幫助醫生找出問題所在。
  • 壓力測試:測量直腸內壓力,檢查控制排便的肌肉是否正常運作。


改善便秘的方法


  • 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例如水果、蔬菜和全穀類食品;喝足夠的水,幫助軟化排泄物。
  • 順應自然排便需求當感到有便意時,盡快上廁所,請不要忍著。
  • 調整排便姿勢排便時,稍微向前傾,用腳凳支撐雙腳,可能會更順暢。
  • 嘗試緩瀉劑,如果飲食改變效果不佳,可以考慮使用藥物來幫助排便。
  • 增加活動量,規律運動可能有助於改善腸道活動。
  • 必要時,使用灌腸劑
  • 採用生物回饋療法,幫助學會放鬆肌肉以便排便。


門診資訊


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γ-穀胺醯轉移酶(GGT)升高怎麼辦?

作者:林德福




血清 GGT 升高可能的臨床情況


  • 胰臟疾病
  • 心肌梗塞
  • 腎功能衰竭
  •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 糖尿病
  • 酗酒
  • 服用某些藥物(如 phenytoin and barbiturates 等癲癇用藥)的患者
GGT 對於肝膽疾病檢測敏感度高,但由於其特異性不高(GGT 正常不能完全排除肝膽疾病)。


單獨 GGT 升高時的處理建議


如果 GGT 升高但其他肝功能生化檢查(包括鹼性磷酸酶ALP)正常,通常不需要進行全面的肝病檢查。

建議僅在以下情況下使用 GGT 檢測來輔助診斷:

  • 確認其他酵素升高的膽源性:
    • 鹼性磷酸酶(ALP)升高的情況下,用 GGT 幫助確定是否來自肝膽問題。
  • 對酒精濫用的懷疑:
    •  當患者的天門冬胺酸轉氨酶(AST)升高,且 AST/ALT比值 > 2:1 時。


不需要的過度檢查


在 GGT 單獨升高的情況下,如果其他肝功能檢查正常,通常無需進一步進行過度的肝病篩檢,應根據患者的病史和症狀進行判斷。以避免不必要的檢查,同時減少患者的壓力和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