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福醫師: 胃癌術後,還要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嗎? WFU

2024年6月20日 星期四

胃癌術後,還要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嗎?


 作者:林德福






49歲的徐小姐兩年前在北部某醫學中心因為胃癌開過刀。最近,她來到了我的門診,希望能在我這裡就近做胃鏡追蹤檢查。我了解她的情況後,立刻幫她安排了一次胃鏡檢查。

在檢查中,我發現徐小姐的胃部確實有過局部胃切除手術的痕跡,但並無胃癌的復發。此外,她的胃壁黏膜發紅,顯示出發炎的現象。且在胃接近噴門的地方,我還發現了一個息肉樣病灶。

由於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胃癌的重要危險因子,我在她的胃壁取一個小黏膜做快速尿素酶檢測(CLO test),檢查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此外,我也對她的胃息肉進行了病理切片檢查。

幾天後,徐小姐回到門診看檢查報告。快速尿素酶檢測的結果是陰性,這讓我們一開始以為她沒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但在仔細查看胃息肉的病理切片報告後,卻發現病理報告顯示她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伴隨著慢性發炎與腸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

這個結果告訴我們,雖然快速尿素酶檢測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敏感度很高(97 %),絕大部分快速尿素酶檢測就足以確定有無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但很少數的情形,反而是藉由病理切片檢查看到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而快速尿素酶檢測為陰性。

考慮到徐小姐有胃癌病史,而幽門螺旋桿菌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認證為胃癌的一級致癌物,所以我們需要徹底檢查是否存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查方法有很多種,包括血清檢測、呼氣試驗和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雖然這是比較侵入性的檢查,除了可以進行快速尿素酶試驗,進行病理切片確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更重要的: 可以檢視有無惡性潰瘍。

對於有胃癌或胃淋巴癌(MALToma)的病人,使用兩種以上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查在診斷上是非常有意義的。畢竟,如果是幽門螺旋桿菌這個凶手造成胃癌,我們應該積極治療,徹底消除這個細菌,以降低胃癌的再次復發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