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德福
(圖片經病人同意去識別化發布)
75 歲傅先生,因心衰竭在心臟科追蹤,因為貧血轉介到胃腸科,血色素只有3.4 g/mL,是缺鐵性貧血。病人並無解血便也沒解黑便的情形,他說他爸爸在世的時候以前也是貧血找不到原因。
後續幫病人安排胃鏡,一檢查之後發現有些胃黏膜有變白且變薄,黏膜下的血管紋路便明顯,也萎縮性胃炎的情形。
萎縮性胃炎常見兩個原因,第一個幽門桿菌感染,第二個自體免疫性胃炎。經碳-13吹氣檢查,病人無幽門桿菌感染,所有就朝自體免疫性胃炎的方向檢查,經檢查發現胃壁細胞抗體呈現高陽性,所以是本身因為自體免疫失調,造成自己本身的胃壁細胞抗體攻擊自己的胃壁細胞。胃壁細胞受損進而影響鐵質。
鐵質吸收為何受到影響?
食物的鐵質是三架鐵,經由胃酸和Vitamin C 還原成二架鐵,到十二指腸被吸收。胃壁細胞抗體攻擊自己的胃壁細胞造成胃酸分泌減少,導致鐵質吸收也減少,而造成缺鐵性貧血。
傅先生後續接受自體免疫的藥物治療後,貧血情形大幅改善。
所以,缺鐵性貧血,不是只有大腸的問題(比如大腸腫瘤或息肉),也可能是少見的萎縮性胃炎的問題。

